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唐骑 > 第二三六章 大国之灭

第二三六章 大国之灭(第2 / 6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安审琦和杨光远听张迈连这等最根本的政略定位、战略意图都在自己面前说了出来,心中都感到一阵窃喜,知道这是对自己信任的表现。

他们心想领袖已经说到这个份上,接下来必是如何推行,不料却还有人敢提不同的意见。

鲁嘉陵道:“用兵之道,上上伐谋,其次伐交,其次野战,其下攻城,若能伐交取利,何必定要冒险野战。”

张迈嗤的一笑,道:“伐谋要有伐谋的本钱,若我位处中原,占有膏腴之地、千万人口、边塞俱全、士卒用命,自然要伐谋的,谁还冒险?伐交是渐进之道,只能蚕食边角,不能直取心脏!而我要做的,是灭契丹全族!有什么样的外交手段,能叫契丹将全族性命交出来?”

杨定国哼道:“总而言之,老夫不信这帮胡虏!”

在场众人一大半身上都是混血血统,就是杨家,身居西域数代,要说能保持汉家纯正血统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虽然大家都以唐人自居,但会这么大声地把“胡虏”二字叫出来的,也就杨定国了。

只有范质是大名范氏子弟,族系醇正,魏仁浦深受儒家思想根植,听杨定国在胡汉问题上义正言辞,忽然起了认同之感,刚才受杨定国的非难而产生而不快一扫而空。

郑渭道:“就算契丹没派人去洛阳,难道我们就能信他们?我们不信他们,他们也不会相信我们。但国家相交,因利而行。若是彼此有利,世仇也未必不能暂时握手。”

张迈皱眉道:“你是主张和谈?”眼前的郑渭与别人不同,张迈对他的信任几不在杨易之下,这种信任不止是在人品、感情上,更是在能力与意趣上。张迈作为一个来自商业力量大行其道的现代人。与出身商业世家又有较高文化素养的郑渭最后共同语言,迈哥与杨易的感情,是在一场场生死大战中建立起来的。而与郑渭之间则是彼此相投,是另一种亲密无间。

鲁嘉陵一阵愕然,自嘲而笑。屋里文武群臣一时都笑了起来,氛围便缓和了不少。

张迈道:“其实这次除了契丹。洛阳那边,也还有一份密报送来,文素,你将密报念出来,密报的来源就不用说了。”

范质有近乎过目不忘的本事,当下将密报的内容,隐去与消息来源地说了。

听说契丹竟然又要将燕云让给石敬瑭,郭威皱起了眉头,杨光远和安审琦目目相觑,慕容春华等甚为不耻,杨定国怒道:“两面三刀!”

曹元忠道:“元帅,这份密报的来源可疑信任么?”

郑渭道:“你心中的战略意图我也了解一二。不过毕竟十分行险,就算胜利也有破国之危险,为争胜利彼此破国,不是好事。有些事情,快了并不见得就是好事。”

张迈道:“但有些事情,今日延缓一时,就得慢上十年。”

“但事情若最终能成。慢上一慢,也许成算更大。”

“事情一拖,变数就多。今日有七八成把握的事情,到了数年之后。未必把握就会增加,兴许成算反而减少也难说。越无把握越是拖延,越是谋算越怕冒险,明日复明日,明年复明年。我辈不行交给儿子,儿子不行交给孙子,不停交给后代,最后就是不了了之!”

张迈想起另一个时空迟迟不敢决断的国土一统,道:“无论契丹还是中原。都有能人在的,我们的思维契丹已在习惯,我们的优势其实正在削弱,现在说到国力我们或许正处在最衰疲的谷底,但契丹、石敬瑭也同样是在谷底,而我们的军心士气却在最旺盛的顶峰,契丹、石敬瑭在这方面却还沉迷于深渊之中,一旦缓和下来,国力的恢复是三家一起恢复,而我们高涨的士气却不可能一直维持在巅峰状态,势必要慢慢回落到平常,契丹与石敬瑭则会触底反弹、舔伤恢复,如此我们就会丧失我们最大的优势,所以拖延下去,对我们未必划算!。”

对于这份密保,鲁嘉陵那里也有一份副本,他刚才就是为此而来,这时说道:“密报来源者,暂时还在考察期,难保是否信任。但此密保的内容,很快就不会是秘密了,若是情报属假,此人便是自绝于我大唐,以此推断,此密保的可信度极高。”

韩德枢这份密报的意义,不在于泄露秘密本身,而在于能让天策唐军提前知道消息,在决策时间上有不小的意义,单以此而论,天策就得为他记上一功。

郑渭一直没开口,他主理的是政务,不是军务,不过以他的地位和与张迈的关系,在这件屋子中说话会更加随意,不像范质、安审琦般有过多的顾忌,这时说道:“这样的大事,石敬瑭一定会知会群臣,若他决定接受更是会大肆宣扬,甚至在耶律屋质到达时,或者在我们还与契丹谈判之时,洛阳那边就会有消息从公开渠道中传来,所以这件事情,不是阴谋,是阳谋!契丹此次是货卖两家,谁先出价,谁就先得。”

杨定国怒道:“国家大事,岂是商贾!岂能如此!契丹胡奴,毫无信义可言!”

郑渭笑了笑,道:“在我看来,也没什么不同。”他是商人子弟出身,与杨定国这样的老派人物大是不同。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