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陆海巨宦 > 之九十六 闻倭变

之九十六 闻倭变(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止这样!”安芸国的毛利元就沉痛地道:“如果这次撤退,丢失的将不是九州,而是整个中国!”他这里说的“中国”,指的是本州岛西部的广大地区,毛利家所在的安芸国也在其中。在过去的几年里,毛利家一直是抵抗破山西进的前沿堡垒,有好几次都面临着覆灭的危机,所以对于西征最是支持,而对破山的威胁也最是警惕。

“可现在怎么办呢?”浅井长政说道:“我们已经没法再耗下去了。”

如此一来,日本列侯便有些畏缩了,便派遣使者,以细川晴元为使团首领,绕开破山的封锁,前往上海告和。

但这样一来,一开始高歌猛进的锐气也没了,他们从安芸进兵到北九州只花了七八日,这时和王牧民交涉却用了半个月,半个月间兵事全废,破山得以稳住阵脚,慢慢把日本联军在北九州的势力逼了出去。

这次从日本近畿一带出发的联军,出发地与驻扎地点距离相当的长,而且道路又不好走——军队人数这么多,补给线又这么长,其后勤补给负担之沉重就可想而知了。五六万的部队出发,沿途有十几万农夫在负担着补给的任务,沿途诸侯不堪其苦,被征农夫不堪其扰,慢慢的联军内部就产生了矛盾。

破山此时虽落下风,却是越来越有把握,因为他几乎是本土作战!他对日向宗湛道:“劳师远征,不可持久,今川义元等在山口一停就几个月,每个月都得吃掉十万人的口粮!看着吧,不出一个月,他们就得退兵!”

掌握这支联军实权的今川义元、三好长庆却也都不是不懂兵法之人,战场上他们虽然获胜,但后勤压力却大到让所有诸侯都烦躁不安。

这时李彦直虽有意带兵东征,却还得先往上海去。他人还没到上海,就有消息从海外传来,消息先传到宁波,然后再传到上海,李彦直人在通州时才收到消息,将报急的书信捻得皱了,蒋逸凡在旁问出了什么事情,李彦直哼道:“调停的事情,大概不用了,日本那边已经动兵。”

蒋逸凡惊道:“若是这样,那我们可得赶紧动身!”

李彦直却说:“不,现在那边既然已经开打,就不用那么急了。仍然先到上海去,把事情都准备妥当了再扬帆,这一回,我要来个一劳永逸!”

李彦直收到的却是什么消息?原来自松平元康将消息送出,约一个月后,大明这边还在纠缠,日本那边就已经收到了消息。本来兵法讲究的是兵贵神速,这个道理李彦直等也不是不懂,不过形势发展到现在,大中华圈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乃是内部的问题,北京这边的矛盾优先于日本那边的矛盾,因此李彦直便将解决国内的事情放在解决东海的事情之前。

在这么长的一段时间里,市舶司总署签发债押,出售银两达数百万,如此动静,要想不传出去那可就难了。与当初安南、吕宋之间的情形不同,上海与日本之间的海道,顺风不过十日,两者的关系又已十分密切,航线十分成熟,即便在战争期间也常有走私船只来往于两地,“债押”一事涉及面太广,要想封锁消息,几无可能。

“这仗,到底还打不打!”

“不打就赶紧回去!”

有人提议说,不如就在山口、周防一带设防,先把破山封锁在九州,等来年稻子收上来后,再来讨伐。但三好长庆却喝阻了他们:“不能就这么回去!无论如何不能就这么回去!因为如果不先摧毁这帮明寇的军力,在山口周防设防封锁根本就不可行!”

因为留守的兵力少了,抵挡不住破山的反击,而留守的兵力如果多了,那么补给仍然成问题。

织田家新任的家督——有“尾张的傻瓜”之称的年轻大名织田信长也语出惊人地说:“不错,若是这么回去,那么以后九州就彻底沦陷了,而我们却也没有勇气组织起第二次的西征联军了。”

这时日本本州岛诸侯的联军,集合了五万六千多人,推足利义辉为主帅,由三好长庆和今川义元分任副元帅,以毛利元为先锋,朝仓家为左翼,浅井家为右翼,松久用秀督办后勤,由斋藤家和织田家负责押运。五万六千多人的部队,从近畿出发,在安芸国汇集完毕,跟着便向九州方向攻来,破山在安芸输了第一仗以后便每况愈下,终于尽失本州岛领土与四国岛,只保有九州岛,隔海峡与日本联军对抗。

直到王牧民兵临,斥令他们停战!

王牧民本是一个莽烈之人,这几年历练下来,也多了些花花肠子。他看破日本人一时间还不敢公开得罪大明,眼见日本方面得势,就对他们说:“你们好大的胆子,怎么敢妄开战端,祸害百姓?马上给我停手!”

日本列侯可不想王牧民倒向他们那边——要是王牧民和玄灭(破山)联手,那对日本联军来说无异于噩梦!便派了使者来跟王牧民交涉:“我等西征,不是有意冒犯大明,只是想诛伐玄灭(破山)这个恶秃!还请大明秉持公心,勿要助长恶人的气焰,失了信义。”

王牧民却不肯,回答说:“不管如何,你们都先给我住手,要我们秉持公心,待我回禀了朝廷,再做定夺。”最后又威胁说:“但你们要是不住手,哼!那就别怪我不客气!从我说出这句话开始,谁要是敢先动手,我就和被攻击者联手打他!”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