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重生第一女状元 > 第九十四章 忠义侯府

第九十四章 忠义侯府(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过铁帽子不是谁都能得的,大顺开国至今,世袭罔替的勋贵也只有四家。

内阁大臣们含蓄的表示,论功绩,忠义候还配不上铁帽子的爵。

在这一点儿上十三非常不赞同,义老将军救了自己曾祖父的命,就凭这一份功劳,足够给义老将军封个铁帽子侯爷了。更何况几十年来,义老将军尽忠职守,替大顺守着最艰苦地区的东北,东有女真朝鲜等越境骚扰,北有红毛子南下抢金,还要时不时的支援西边,防止鞑靼等部的不安分,同时还要保证东北大粮仓的供给,想想都心疼义老将军。这么些年下来,老人家容易吗!

义老将军突发旧疾来势汹汹,景泰帝下令必须医好老将军,开什么玩笑,若老将军还没受封就这么死了,老百姓得骂死朕:看吧,把人给活生生给累死了,天寒地冻的给你们老李家卖命,生前没捞着一丁点儿好。什么,追封?人死都死了,追封有啥用!

况且寒了军士们的心,以后哪还有武将心甘情愿的给皇家卖命!

好在老天保佑,义老将军身体逐渐转好,可还没等景泰帝将封侯的事提上议程,又被小儿子的几句话给搅和了!

京城那么大,你干啥非去他老人家面前凑热闹呢,这下可好,裤裆上染黄泥——不是屎也是屎了。

景泰帝听说十三将昏迷不醒的义老将军抬出戏院的时候,吓得当场心脏都快不跳了,若老将军就此...那百姓的唾沫星子还不得把皇宫给淹了!

李十三站在大殿的一角,想尽量降低自己的存在感。然并卵,但凡有眼的人,都会冲他所在的方向颔首示意。

好丢人,十三内心已经无力吐槽,等熬过了这三十天,一定要叫舒晴岚好好犒劳犒劳自己。

不错,十三被他爹禁足了,每天上午跟兄弟们一同念书学习,下午就来勤政殿“罚站”,美其名曰:熟悉政务。不过这些都不算难熬,十三觉得最痛苦的莫过于每天晚上,总结一天的所学所听所想所思汇报给父皇,还要充当“中书舍人”的职责,给景泰帝念奏折,关键是还得分析折子上的各层含义,每层还得说出个子丑寅卯来,着实废了他不少脑细胞。

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宫里换了一位新厨子,手艺嘛,勉强能入口。

(勉强能入口你吃那么多!朕以前天天吃的是猪饲料嘛!?)

到时候大家说什么的都有,“用人朝前不用人朝后”,“没用了就撇一边不管人家死活”,甚至“亲儿子将人给气死了”的话就全出来了...反正皇家没啥好名声就是了。

好在祖宗显灵(景泰帝才不承认他为这事给祖宗们上过香呢),义老将军再一次挺了过来。

大臣们无一反对。都是一屋子人精,这种走走过场的事儿,没有必要得罪人。

接下来需要商议的,便是爵位的时间。

铁帽子——世袭罔替,只要潘家不谋逆,丹书铁卷那是妥妥的。

大臣们误以为皇上已经敲定了皇储人选(大臣们不瞎,五皇子的确是最好的选择——就目前来看),不日(五皇子的长子诞生)就会宣布,故而让十三皇子来“听壁角”,为其日后参政做准备,所以“老油条们”皆在十三皇子面前谨言慎行,即使说话也是打官腔“俚语”,让“功课在身”的十三苦不堪言。

猛然间被拎到台面上受到各方的关注,这不是李十三愿意看到的,不过眼下,他庆幸自己在场。

“忠义二字如何?”

此时殿中只有景泰帝和朝中几位肱骨大臣,讨论的是给义老将军的封号。

老实说,给义老将军封侯这件事在元启帝在位的时候就这个打算,但元启帝更希望由自己的儿子来加封,更加彰显皇恩浩荡。不想到了建隆一朝,建隆帝本人身体并不太好,义老将军又远在东北守着北大门,责任重大不能调回。还没来得及封,建隆帝就早早归天,这事儿便搁置下来。后来换了景泰帝,等他坐稳了皇位四海安定的时候,却迟迟找不出能顶替义老将军守门的人来,很多年轻将领根本不愿意呆在东北,守边岂是儿戏,所以一直拖到了去年冬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