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烽烟记忆:军事迷必知的60场经典战役 > 3.达达尼尔之战〈1915〉——两栖登陆的先河

3.达达尼尔之战〈1915〉——两栖登陆的先河(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在澳新联军的加巴台普滩头,连续不断的骚扰炮火使他们无法组织进攻部队。联军海军炮手的射击技术越打越长进,可他们始终没有学会根据火力呼唤进行定点炮火以支援步兵的突破。有些军舰用炮火轰击敌人的战壕,土耳其士兵就把战壕向前挖,一直到与英国士兵的战壕十分接近,这样海军的炮火就会连自己人一起炸掉。

只要土耳其士兵一离开战壕,就会遭到轻型武器和海军炮火的袭击。在长期的僵持阶段,战壕网扩大了,后勤需求按几何数增长,伤亡不断上升。

8月6日,指挥着12万人的汉密尔顿命令增派2个师的兵力在澳新联军的侧翼苏夫拉湾登陆,他们计划与澳新联军一起,将加利波利半岛拦腰切断。但是,像刀子一样陡立的山脊,无法逾越的沟壑,各部队间配合不协调,最主要的是指挥不力,使这次行动失败了。

战斗持续到11月,情况已经很明显,英法联军无法通过加利波利半岛向君士坦丁堡运动了。这场战役为期半年多,动用了近50万英法士兵,伤亡近25万,而联军部队仍停留在4月份占领的位置上,于是英国人只好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撤退时,澳新联军的士兵非常机智地模拟出与平时一样的步枪和火炮的射击效果,甚至在战壕空无一人时仍能迷惑敌人。连续5个夜晚,部队按精心制定的时间表进行撤退,而在4个白天里,留在岸上的人巧妙地装出人员充足的样子。

英法联军没有想到土耳其人早就发现了他们活动的规律,知道他们一般是从靠近亚洲的一侧后退,土耳其人偷偷在海峡的亚洲一侧布置了很多水雷,当法舰一转舵,冷不丁就撞上了一枚水雷,随着一股冲天的水柱,巨大的军舰和舰上的600多人像石头一样沉下去了。看着水上旋起的漩涡和周围炮弹落下溅起的水柱,随舰队前进的扫雷拖网队首先动摇了,它们不顾阻挡和恐吓,掉头以最快的速度逃出海峡。

守卫海峡最窄处的土耳其人见英法军队撤退,又惊又喜,但英军对下一步行动是使用陆军还是海军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付出了惨重代价却一无所获

4月24日傍晚,200多艘英法军舰通过爱琴海驶向自己的目标。这些军舰上运载着对博拉耶夫实施佯攻的10000名海军步兵,在海峡亚洲一侧库姆卡莱进行牵制性登陆的3000名法国士兵,在加巴台普附近进攻的30000名澳新联军士兵和在海勒斯角登陆的17000名大部分是29师的英国士兵。

为了打土耳其人一个措手不及,澳新联军的先头部队在黎明前登陆。士兵们在黑暗中迷失了方向,把小船划到离指定登陆地区以北1英里的地方。他们在这里找不到汉密尔顿在巡洋舰上见到的平缓的坡地,而是陡峭的山崖,他们要冒着步枪和机枪的火力网向上攀登。不过澳新联军还算幸运,附近海岸守军并不多,很快他们就停止了射击向内地撤退。

英军的准确射击为这种迷惑行动创造了条件。土耳其人被英国狙击手吓坏了,不敢在白天进行侦察和观察,也就无法识破英国人的骗术,所以英法联军在撤退时候无一人伤亡。

◇知识拓展◇

达达尼尔海峡

又称恰纳卡莱海峡,位于土耳其亚、欧两洲之间,巴尔干半岛东南端与小亚细亚半岛西北端之间、沟通地中海和马尔马拉海的水道,全长65千米,宽约1300到750米,水深57至106米,一头通过马尔马拉海连接黑海,一头通过爱琴海连接地中海,自古就是兵家必争的咽喉地带。

登陆作战

指挥者之间的固执己见最终酿成大祸当暮色挡住了土耳其狙击手的视线后,在海勒斯角海面小艇上的英国步兵终于冲上了岸,“克莱德”号上的幸存者也在夜色掩护下站上了狭窄的环形防线,疲惫的士兵在这里整夜手不离枪,偶尔向固守在已成为废墟的要塞里的土耳其士兵开火。

土耳其共和国的第一任总统穆斯塔法·凯末尔

但其他地方的坏消息还是不断传来,所以,当战役发起后的第四天,即4月28日,韦斯顿下达坚决进攻的命令时,面对的则是准备充分的土耳其士兵。

土耳其人将火炮运进海勒斯角的坚固堡垒中,毫不留情地向进攻的英国士兵发出一枚枚杀伤力巨大的炮弹。英军的每次冲击都因为这些火炮对前进中的步兵侧翼开火而失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