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科幻灵异 >修不成仙的我只好考科举 > 第 61 章 亲事

第 61 章 亲事(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不过,糊涂无能的知县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被糊弄成泥胎木偶;聪明人却懂得抽丝剥茧、杀鸡儆猴,让下面的人都收起爪牙,在其任职期间不敢胡作非为。

谢拾将周知县的话牢牢记在心里。这位长者的经验之谈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六房之中,又以户房与吏房最是紧要。前者主管钱粮赋税,后者主要负责抄录公文、登记造册,看似只是枯燥的文书抄录,实则落笔之间便能决定许多人的命运,随便改写几个字,就能改写对与错、黑与白。一旦摊上糊涂不管事的知县,可操作空间极大。

谢拾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

因着谢家在县中并无房产,明知谢家情况的周知县总不好让人免费打工还自付房租,是以他索性让谢拾就在县衙中吃住。

这日午间,周知县恰好与谢拾一起在县衙中用饭,随口一问他这一上午的收获,便听谢拾道出以上这般简单明了的感想。

周知县颔首道:“不错。你能这么快洞悉关窍,来日至少不是被糊弄的糊涂官……某些人才高八斗、科举连捷,等中了进士当了官,却只是个‘泥塑木偶’罢了。”

为喜:“果然还是知县老爷有眼光(),这就看出了拾哥儿的本事。”她翻了儿子一个白眼?()_[()]?『来[]$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谴责道,“下回可千万把话说清楚,免得教人干着急!”

谢林:“……”

……是他不想说清楚吗?分明是这群人一个比一个着急,听了只言片语就坐不住。

……只看这护犊子的架势,他以后是别想教训儿子了,妥妥的父纲不振。

另一头,备受惦记的主人公、新鲜出炉的县衙实习工谢拾,已经在县衙上岗就职。

他语带不屑地举了几个糊涂主官的例子,免不了涉及一些胥吏欺上瞒下的小花招。

譬如纳税时,只要故意更改田地等级,改下等田为上等田,农户的田税便会翻上几番,最后要么家破人亡,要么出钱消灾。

再譬如,百姓轮值力役时,既有轻松的活,也有繁重的活。按大齐朝廷规定,一般是家境好人口多的人家分配到繁重的力役,而家境差人口少的人家则分配轻松的力役,也就是所谓的“均平”——然而,实际操作中却很难做到“均平”,往往有钱人家稍作贿赂,胥吏动动手脚调换一下,便将繁重的力役摊派到了穷苦百姓

()的头上。

如此种种,知县便是心知肚明也管不过来,毕竟县衙工作还要仰仗胥吏,在本地根深叶茂的他们甚至比知县更熟知民情。

他的第一个临时岗位在吏房,第一份工作则是抄录衙门公文,包括且不限于状纸。

一上午工作下来,谢拾已经熟悉了不少公文的格式,至少如今随手就能写出几分状纸,并且对县衙的整套班子也有所了解。

县衙之中,身为七品主官的周知县无疑是最顶端的人物,知县之下则是县丞与主簿两员副手。三人皆为有品秩的堂上官,都是正儿八经有编制、领朝廷俸禄的官员。

三人以下最大的是管辖吏员的典史,典史以下则是分布在“三班六房”的衙役与胥吏——“三班”分为皂班、壮班、快班,其中的衙役大都是为朝廷服力役的百姓,与当初谢林被征去驿站充当马夫并无不同,从事的都是跑腿卖力的活;而“六房”则按朝廷六部划分为礼、吏、户、工、兵、刑六个部门,其中吏员皆为泊阳县本地人,父传子、子传孙,代代相承。

相较于几年一换的知县,“六房”的胥吏才是真正的铁饭碗,在本地根深叶茂。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