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没你就不行之新征途 > 747. 秦时风韵(74)一更

747. 秦时风韵(74)一更(第1 / 4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郑国马上接话道:“大人谬误!在下虽托人情,然心知大人与韩非公子素来不睦。韩非公子曲高和寡,此乃世人皆知。在下只要假托其名,以先生之心胸,以对韩非公子之不喜,必能助我。此亦乃在下之谋也,大人不能以此来揣测在下真心。”

李斯冷笑,“想来郑先生是不知长公主之能!咸阳城中消息,若想封锁,长公主能;而韩国呢?新郑城中可有秘密?不若稍等些时日,派人去新郑一探便知。韩王是否能做到滴水不漏!”

郑国的手指又开始挪动:“此处为卤地,而泾河含泥沙,泥沙为肥地养料,泾河水灌溉,此卤地可为良田……”

桐桐又想起民谣的后两句:灌溉良田难计数,郑国仪址恩不忘。

后人不忘郑国之恩,却不知此时的郑国心中怀着怀秦、疲秦、弱秦之念。

才这么想完,就听得嬴政扭脸问李斯:“此人乃客卿举荐,客卿如何看?”

李斯看了郑国一眼,好整以暇:“大王,臣以为,此乃韩国疲秦弱秦之策。”

秦时风韵(74)

嬴政看着被引荐而来的郑国:“韩人,为何来秦修渠?”

郑国满脸尽皆遗憾:“韩国小国,民寡,无力兴修水利以兴民。而秦国则不同,七国中,唯秦国最强盛,人口最多。亦唯有秦国,因蜀郡修都江堰,使蜀地变为天府,受水利之利,必重水利甚于他国。唯有在秦国,小民一身所学方有施展余地。”

嬴政看向挂着的舆图:“引泾水入洛水?”

“正是!”郑国走了过去,“大王且看,关中之地虽为平原,然地势并非无差。此平原乃是西北高,东南低。自泾水引水入洛水,利用高低地势之差,使得水渠自然而流动。”

桐桐不由的朝李斯看了一眼,而后看向郑国。

郑国眼里的慌乱一闪而过,扭脸看向李斯:“大人何以这般揣测?”

李斯轻笑着看向郑国,“你入秦便找我李斯,为何?”

“自是因大人与韩非公子有同窗之谊。”

“此话自相矛盾!韩非乃当今韩王韩然之子,乃韩国公子,你弃韩国就秦,却希图韩国公子的同窗为你引荐,行叛韩之事,岂不荒谬?”

说着,手指在舆图上挪动:“您看,此乃平原屋脊,正是平原中最高线。自此开渠,渠高于两岸田地,引渠水灌溉,亦是自流灌溉。”

嬴政跟着站在地图前,久久未语。

郑国指着泾河边一小山,“此山为仲山,山脚下为瓠口……”

桐桐想起关中之地流传的民谣,前两句是:九曲泾河弯,冲出龙口入泾渠。

瓠口其实说的是河道的形状,此处泾河拐数道弯,河面宽阔,河道如同葫芦形状。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