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大明暴君,我为大明续运三百年 > 第124章 怒骂成国公,朱元璋的挖坑能力

第124章 怒骂成国公,朱元璋的挖坑能力(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嘶……

听完孙传庭话,大殿内群臣将目光全部集中到了孙传统身上。

崇祯也是有些意外,他开武科的目的是为接下来整顿和合并两京十三省的卫所作准备的,

一旦开始彻查,估计大明的五百多个卫所的指挥使、指挥同知都会被干掉,这就需要人来顶替。

“你说说建议!”

“回陛下,武举推用之途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

刚刚还在想找什么理由说服群臣,结果这货就跳出来了,简直就跟他安排在大臣中的卧底一样。

实际上他也是有些无语的,明太祖真的很牛逼,在历代帝王中都是排名靠前的,可给子孙后代挖坑的能力也是一流的。

宗室有一子承袭,余子降等,搞得宗室有二十余万人,亲王、郡王多的一逼,每年供养宗室的钱粮都得数百万;

赋税则是定额,太祖时就定好了每年大概是多少,后面土地增加了,人口增加了,稅没收上来,国库空虚。

现在的武举问题,也是他定下的规矩,文、武大臣若立重大军功,可以荫其子为卫所武官,武官世职制度与犯罪“罚弗及嗣”的原则。

第一、清查核实,登记造册,以备推用;

第二、清理纳级,限制杂途,避免侵占;

第三、世职武举,划分比例,保证缺额;

第四、增加部推,开辟缺源。

第五、武举改革,推用质量,贤进庸退。”

这就导致了世袭武官很难退出,大量的官职都被勋贵士绅占了,百姓很难出头。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这个说法很是形象。

武科因为以前考的不严,参差不齐,大部分能力不行,但这些世袭、蒙荫的后辈也都跟个草包差不多。

大殿内安静了好一会儿,孙传庭突然出班了:“陛下,武科目的是网罗天下英才,还有作养尚武之风,臣以为开考是有必要的,

至于吏部尚书房大人所说的执籍待推者很多,也不是没有办法处理。”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