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1980之他来自未来 > 正文 第五百三十章 这不是钱的事

正文 第五百三十章 这不是钱的事(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这就是现实,蝴蝶不是龙傲天,他不可能‘虎躯一震’就有无数的小弟鞍前马后的为他出生入死无怨无悔,如果缺的只是几个,甚至是几十个人,他都能想想办法周转一下,可现在缺的却是整整一百多个分部的管理层,这至少也是上千名员工的缺口,而且随着外省分部的正式铺开,人员的缺口只会越来越大,一个成员超过千万的庞大组织,是不可能靠几个兼职的人员来维持运转的,无论如何,他都需要有自己的一套人马班子。

于是,这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在无法提供只有政府才能提供的各种福利保障的前题下,蝴蝶该怎么做,才能吸引更多的人来投身于这个组织,并让他们对组织产生足够的认同感与归属感,让他们心甘情愿的被组织剥……咳,我是说,为组织工作,这就是他所面临的问题。

……

“要不,再涨点工资?”

蝴蝶迟疑着说道,在他看来,这世上就没有什么问题是涨工资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只能证明你涨得还不够多。

第五百三十章这不是钱的事

再烂的账也得尽快整理出来,不然蝴蝶就感觉自己真的可以去唱‘凉凉’了,好在账虽烂,但发现的时间还不算太晚,方碧瑶又厚着脸皮去政府部门借调了一大批精通财会的会计过来帮助理账,总算是把这根最难啃的骨头给啃了下来……当然,账烂成这样,其间出些差错也是难免的,但好在这积分虽然重要,却终究不像人民币那样来得直观实在,所以这‘小小’的一点错漏,也不至于会引起太大的波澜。

账目的整理已经步入正轨,虽然完全理出来还需要一些时间,但也仅仅只是时间的问题,而眼下,最大的麻烦就只剩下一个,那就是如何将这些已经成立的外省分部给正规化。

因为这些分部都是外省的会员自己私自成立的,所以这些人的身份当然得不到总部的认可,虽然迫于现实的压力,蝴蝶不可能去处置他们,但这种行为显然也不能纵容,否则今后岂不是谁都能随便拉起个山头来称大王?可问题是,如果要将这些人,包括他们的亲信全都换下来,那蝴蝶就必须要派出一大批熟悉组织业务,又擅长于管理的人才去接手这些烂摊子,而且这些人还必须长期在当地工作,这显然是难以办到的。

说到这点,就不得不提一下这个时代的就业问题。

在这个时代,虽然社会上已经开始出现一些私营与外资的企业,但整个社会经济的主体依然是以国营为主,人们就业的第一选择依然还是那些国营单位,虽然工资不高,但不可否认的是,比起私营或是个体户那些没有保障的高收入,绝大多数老百姓还是倾向于更加稳定的‘铁饭碗’,只有极个别不安于现状,又对国家政策非常敏锐的人,才愿意放弃铁饭碗,拿一生的前途去拼一把,也就是后世被人们所俗称的‘下海’,但这些敢吃第一只螃蟹的人,绝对是少之又少的另类。

事实上,别说是这个时代,哪怕是到了二十一世纪,政府公务员和大型国企单位依然是人们就业的最优选择,在中国,这不单单只是一点工资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在这些单位里上班,还可以享受到很多无法用金钱衡量的隐形福利,比如子女的上学,比如单位的福利房,比如养老,而且国企不像私企,在员工福利和劳动保障方面也都做得更为到位,进了这样的单位,只要自己不作死,那一生基本上就不会再有多少后顾之忧,这些好处,都不是那张轻飘飘的工资单可以体现的。

而蝴蝶搞出的这个共济会,虽然是得到了政府的认可,但这样一个公益性的组织,显然不可能得到政府的编制,没有编制,共济会雇佣的员工就只能算是私企的性质,也就是说,除了国家规定的一些最基本的劳务保障之外,这些员工几乎是享受不到任何福利的,别的不说,在这个社保还没有推行的时代,他们连将来的养老都成问题。

正因为如此,所以一直以来,共济会在雇佣人手的问题上都相当的困难,总部还好办,因为很多工作都是需要用电脑来完成的,所以这些人手基本都由政府提供,只算是挂靠在共济会的名下,但中基层的骨干至少有三分之二都是在兼职,真正全职投身于这项工作的人,大多也是些实在找不到单位的社会闲散人员——这还得多亏了前些年的知青返城潮,给城市带来了大量的失业人口,否则,怕是连这点全职骨干都凑不出来。

问题就在于此:无论是兼职的还是全职的员工,人家好歹也都是这北京市的户口,给共济会工作,大多都只是抱着‘闲着也是闲着,不如赚点外快’的想法才投身进来的,在共济会无法为他们提供更多更好的福利保障的前题下,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对这个组织有多强的归属感,兼职的那些自不必说,人家在北京上海可都是有单位,有工作的,怎么可能抛下这些去外省发展?哪怕是那些全职的员工,也未尝没有抱着‘骑驴找马’的心态,上山下乡苦熬了那么多年,好不容易回了城,不到万不得已,谁愿意再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发展?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