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不明不清 > 第115章 九卿逼宫2

第115章 九卿逼宫2(第2 / 2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
推荐小说:

温御史刚刚说了,北地荒凉不宜耕种。没错,长城以外越往北土地越荒芜,有些地方连草都不长,变成了戈壁沙漠。但为什么会以长城为界,难道说一道城墙能改变土地?

实则不然,不是长城具有神力,而是几千年来古人逐渐总结出个规律,大致在长城一线是降雨量的分界线。

想农耕必须具备一个最基本的条件,那就是水源。从这条线向北降雨量越来越少,再怎么辛劳耕种也无法果腹。退而求其次,当地的民众只能依靠草场以畜牧为生。

这也是上千年来无论匈奴、鲜卑、契丹还是蒙古,都要想尽办法南侵的最根本原因。游牧生活终年不得安定,若是赶上天灾就要饿肚子。为了吃饱饭、过上好日子,他们只能向南,别无它法。

而长城以南的汉人也无力向北,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几千年来试过很多次,秦开、蒙恬、卫青、李广、霍去病、高仙芝等等,都是与胡人作战的名将。

“北地荒凉,不宜耕种,无法为边塞大军提供粮草,占之无用弃之可惜。”眼见两位尚书的回答都被皇帝有理有据的驳回,局面不太妙,左都御史温纯再次出面作答。

“嗯,温御史说得有些道理了,但依旧是流于表面不曾深入。放在茶肆酒楼,聚三五亲朋闲聊,如此说辞已显知识渊博。然诸位乃我朝重臣,仅知其一不知其二,该如何运筹帷幄?”

<div class="contentadv"> 自打有人提出殿试题目太偏,希望改进弥补的话题之后,洪涛就有种感觉,礼部尚书李廷机言辞最激励、态度最坚决,像是个领头人。

但起作用最大的却是左都御史温纯,总能在关键时刻救场,如果没他撑着,李廷机、李戴、萧大亨等人早就扛不住了。

“臣等愿闻陛下高见!”

但不管他们如何雄勇善战,只要出了长城谁也无法长久立足,最终还是昙花一现。问题不在这些将领身上,更不在前朝皇帝大臣们身上,他们全都卡在了一个关键问题上,降水量。

没有水就无法种地,不能种地就要饿肚子。汉人可以把荒山开垦成良田,却很难大规模适应游牧生活。最终打败他们的不是北地胡人,而是老天爷。”

让洪涛抓到主动权,还是有备而来,那讲起来就长了,每个问题都要分成几个小问题逐一分析,最终把各种结论汇集在一起,以证明不是随便瞎说。

可一旦让他讲上了还就不能不听下去,因为观点确实新颖,内容足够丰富,不管反对还是支持总要先听完,且听仔细,才有机会抓住疏漏反驳。

堂堂嘉靖年进士,历任过工部、吏部尚书,巡抚过数地,位列九卿之一,居然被个没读过经史子集、仅仅上过一年多经筵的家伙当众说成不学无术、一知半解,尸位素餐之辈。

温纯的脾气再好、气度再优雅也是真不能忍了,立马收起谦谦君子的嘴脸,梗梗着脖子要讨个说法,哪怕对方是皇帝。

“……”此时洪涛倒表现得更像君子了,不急不缓的环视了一周,用眼神询问是否还有人想回答。

“那朕就先简单讲一讲,如有异议再由诸位补充,权当抛砖引玉!大家来看,长城南北可有什么明显不同?”见到无人出声才点了点头,轻挥小竹棍指向了地图。

“……不同应该很多,比如风俗习惯、气候等等,综合起来的结果就是生产方式不同。长城以北耕种减少,游牧增多,而长城以南多以种地为生,大规模放牧很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