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284章 迁徙五千八百富户至辽东充边

第284章 迁徙五千八百富户至辽东充边(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去岁八月彗星初见西南,至十月,光明大如盏,芑苍白色长数丈,繇尾箕越斗牛、直逼女宿,刑科给事中尹瑾、佥都御史高维崧论劾阁臣王崇古不端,聚敛兴利,天人震怒,阁臣,当天下之重任,身系四海之具瞻,必正已,而后可以正百官、正万民。”

“陛下批曰:不得胡搅蛮缠,带着眼睛去午门预约望天镜观星,天人哪来的那么大气性。”吕调阳又拿出了一本奏疏,说完嘴角就浮现出了笑意。

上一次客星犯主座,张居正和皇帝都好一顿的折腾,现在轮到皇帝折腾这帮言官了。

贱儒总是讲一堆似是而非有道理的屁话,进而得出一个错误的结论。

朱翊钧发现一件有趣的事儿,那就是大明的振武,其实振奋的还是京营,而不是边军,边方的糜烂,可能也是朝廷故意为之,防止藩镇做大是一方面,礼乐征伐自天子出也是一方面。

而边军承担的是日拱一卒的职责,不要求攻伐,只要求战守,而谭纶提出的边军振奋奏疏的内容,也是老办法了。

宋朝就曾经用这种步步为营,日拱一卒的办法,差点就把西夏给灭了,若不是司马光用人生最后的时间,把土地还给了西夏,若不是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西夏就要被这种法子硬生生给玩死了。

“总理漕储都御史胡执礼,言江南改折之利,请每岁会计以改折三分为常,户部覆奏,太仓所积足支六年,漕粮海运,已成大势,部议否决此条。”吕调阳作为首辅,继续主持着廷议,说到了一件趣事。

漕储巡抚说江南漕粮四百万石,改三分为银纳,理由是耽误河漕,大明去年海漕的运力已经从一百万石增长到了三百万石,这个运力在今年还会飙升,剩下这点,胡执礼说干脆折银算了,把河槽让给百姓商贾经营所用。

谭纶满是感慨的说道:“唐僖宗播迁离开了京师躲避兵祸,大量百姓随行一起逃入蜀中,结果这些百姓堵塞了道路,唐僖宗命令王建为斩斫使,就是披荆斩棘开路先锋,屠杀百姓开路。”

“唐中晚期就是这样,如果你能把刺史杀了,自己留任,上报给朝廷,不久之后就会得到朝廷的任命状,成为观察使、团练使,如果武德充沛,继续开拓,就会变成节度使,成为一方藩镇。”

“官贼不分,官不如贼,贼不如寇,寇不如草莽,到了宋时,自然就开始了兴文匽武。”

“大唐的由盛转衰,未尝不是唐玄宗对军队的失控,导致天下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陛下,军队是个暴力机构,一切繁琐麻烦和效率低下,很大程度都是为了不让这个暴力机构失控,变成危害江山社稷的祸患根源。”

户部说,太仓的积蓄足够六年用了,而且漕粮海运已经有了大成之日,不必急于一时,今年运力足以承担起江南漕粮的运输了。

这一条本来就是日常事务奏闻陛下,但户部一句所积足支六年,可见其阔绰。

要知道隆庆年间,大明每年度支只能做到三月,之后九个月全都是欠着,至于什么时候给,怎么给,完全没有章程,而现在,大明真的很富裕,朝廷存了六年的度支所用,这还是在连年征战的情况下。

去岁十万大军北上,靡费极重,一应粮草等物折银,就要超过百万两白银了。

朝廷负担得起,甚至没有把这件事专门拿到廷议上议论,因为所有人都觉得值得,北虏、倭寇、西南莽应龙的东吁王朝,已经够让大明头疼了,这北虏和东夷建奴合流,大明花的可不就是这一百万白银了。

马芳为了简单,私自调动了一百军兵做事,就被论斩,若非高拱杨博庇佑,恐有生死的危机,这些繁琐麻烦和效率低下,大抵是为了束缚军队这只猛兽。

军队失控,是一件极其可怕的事儿,归根到底可以总结为兵祸。

一方面是历史教训,另一方面则是政令惯性。

“陛下,戚帅的两本兵书,陛下熟读,戚帅的练兵之法,大抵是第一个谈论练兵之人。”俞大猷忽然开口补充说明,戚继光的兵书和历代兵书不同,戚家兵书,主打的就是练兵,提高军队的组织度,约束军卒,防止发生兵过如剃的惨剧发生。

俞大猷补充了现在振武的先决条件,没有戚帅的兵书,没有戚继光提出的上报天子,下救黔首,大明振武也是做不到的,缺少行之有效的军队建设手段。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