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朕真的不务正业 > 第277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

第277章 银锭不是货币,银币才是(第2 / 5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真假银币在铸造出来的一瞬间,连宝源局那些个经年老吏,都分辨了很久,最后从敲击的声音和成色确定,皇帝陛下稍微把玩,在冯保的提醒下,就能敏锐的察觉出真的来,这种对白银的敏锐,让王国光叹为观止!

进而让王国光产生了一种疑虑,或许陛下吝啬的禀赋,不是张居正要求过甚,而是天生的?

“陛下,大明肉食者手中的白银,是无法正确履行货币的职责,臣还有两枚银锭,他们的比重相同,都是五十两,完全看不出什么差异来。”王国光继续说明自己的理由。

王国光拿出了一本奏疏递给了冯保,冯保转交给了陛下。

“朕安,坐。”朱翊钧摆了摆手,示意三位坐下说话就是。

朱翊钧又吹了一下,分辨了一下,立刻就察觉出了其中的差别,的确,真的那块,有一种愉悦的声音。

要给小皇帝讲天边的事,要给他一个具体的可以参考的案例,而不是空口白牙的画大饼,大饼画的太大,做不出来,就要死。

侯于赵说的也是事实,其实他搞的屯耕,不是什么新鲜的战术,就是屯耕战一体的军屯卫所。

把十五岁的皇帝逼到这个地步,这是蠢货行为,君权和臣权的博弈,自古有之,如张四维这般刺王杀驾、烧宫之事,也不罕见,这是将矛盾完全激化的愚蠢行为,历代这么干的都是完全把持了朝政,比如曹操杀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事情的起因还是伏皇后要帮着汉献帝杀掉曹操。

这是在田亩上发动总攻的信号。

视察之后,则是接见外官,包括了各地的巡抚、总督、知县事、县丞、县尉、各地耆老、百姓、匠户等,今岁朱翊钧接见的外官是辽东督抚张学颜和辽东巡按侯于赵,知县事是广东罗旁新设三县的知县和县丞,耆老这次是从江西和两广而来,百姓仍然集中在河南,匠人则主要是南衙、松江府造船厂。

而现在辽东的土地比中原肥沃,屯耕就变得容易了一些。

张居正到底作了什么孽,天生贵人、大明至高无上的皇帝陛下,居然对白银如此的敏锐。

皇帝迟迟不肯迁宫,从广寒殿回乾清宫,王崇古慌了神,上奏询问缘由,皇帝给出了一个风水好的理由。

“陛下,臣有《条陈清丈还田安置疏》,臣请陛下下旨定清丈条例,厘勋戚豪右缙绅庄田,查溢额、脱漏、诡借诸事,通行天下,宫闱用度汰侈,多所征索,天象有变,乃是天人示警,陛下宜修省以应天警。”张学颜刚坐下就呈送了一本奏疏,作为明公,作为廷臣,他可以绕开内阁上奏,因为能见到皇帝,面陈机要。

而大明腹地的卫所逃军现象很严重,就是嘉靖年间为了防倭新建的军屯卫所,随着倭患渐止,再次败坏了起来,军屯卫所这种制度本身就是一种江山社稷不稳的应急军管状态,不是长治久安。

守不住是全面收缩,那是大势所趋,不是边方军民和肉食者之间的矛盾,而是大明整体国力下滑所导致,而地方变得安稳,说明大明和北虏之间的矛盾已经趋近于解决的状态了。

陛下这住西苑是个什么情况?王崇古把自己都累趴了,堂堂次辅在皇极殿睡大觉的消息传出去,可是把皇帝给侯于赵给惊呆了,王崇古这压力也太大了,终于赶在十二月之前,把皇宫鼎建完工,没有耽误皇帝的婚期。

“张四维,蠢货也。”张学颜选择了直截了当,骂了一句张四维愚蠢。

如果是张居正觉得小皇帝大火烧宫也就算了,那是君臣矛盾,你张四维算什么东西呢?依附于晋党的蛀虫。

山东有个衍圣公,河南多藩王,这两个地方清丈困难,为何江西也榜上有名?

因为江西书院多,更加确切的说是学阀多。

毫无疑问,在一个帝国里,以一个皇帝为中心进行制度设计的国家里,没有皇帝的支持,张居正在历史上的新法,最终的结果是昙花一现,失败了。

“张尚书,北衙、山东、河南、南衙、浙江、湖广、江西、福建、广东,也是确定要清丈的而且已经在做了,只有辽东、陕西、山西、四川、云贵、广西暂不推行,这个范围已经很大了。”朱翊钧再次重申了张居正的反对,他反对的是全都清丈,人地矛盾比较突兀,兼并已经到并无可并,朝廷必须要出面调解人地矛盾。

王崇古耗尽了心思,不让皇帝在地基上大婚,结果皇帝还是住宝岐司。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