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奋斗在初唐 > 第八百四十六章 朝廷争议论人选

第八百四十六章 朝廷争议论人选(第1 / 3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李二陛下看了崔鹤年一眼,脸上挂着满满笑容,神情煞是平易近人般地说道:崔卿,朕倒是有些年头没见到你了。好啊,清河崔氏,名门望族,诗礼传家,由你出任礼部尚书一职,朕也放心得很呐

说着,李二陛下扭头对着大殿左侧一道帘子后面,问道:执笔宦官可在

李二陛下轻轻拍了下自己的额头,失声笑道:唉,瞧朕这个记性,爱卿好像已经不知一次提醒过朕了,倒是朕屡屡将此事忘了。对了,上次众爱卿不是联名举荐过河北道清河崔氏的崔鹤年,出任礼部尚书一职吗怎么样今日崔鹤年崔卿可来了

长孙无忌脸上一喜,心道,看来多日来的举荐,皇上终于点头同意了。

随即,连连点头道:皇上圣明,您日理万机稍有遗漏,这也实属正常。回禀陛下,崔鹤年今日已经随微臣进宫了,此时就在大殿外候着呢。

好,宣他进来吧

郭业半夜仓促出城,翌日天亮,三人三马已经出了长安郊县,快马加鞭朝着沧州府的方向奔去。

只需赶到沧州府的码头渡口,再坐船乘舟经大运河南下,便可一路到底径直返回扬州。

他策马飞奔风尘仆仆赶着路,浑然不知长安这边所发生之事。

长安,朝堂之上。

大唐帝国每日依循召集的早朝。

李二陛下挥了挥衣袖,示意了跟前随侍的董顺一声。

长孙无忌心中狂喜,看来崔鹤年出任礼部尚书一职,算是成了。

李二陛下这番话说完,房玄龄唐俭殷天宗等天策府一系重臣纷纷面露喜色,看来这事儿终究还是成了,今后我们在朝堂上的队伍又要壮大了。

董顺清了清嗓子,扯着嗓子尖声喊道:陛下有旨,宣清河崔鹤年进殿。

话音一落,一身文士袍的崔鹤年便出现在了殿门口,步履沉稳地走入殿内,走至长孙无忌所在的位置,冲李二陛下躬身作揖,山呼着万岁。

今日的早朝进行了大半,缓缓接近尾声,李二陛下因为处理了太多的繁琐事务,已经有些疲累不堪,正准备大手一挥喊出退朝来着。

突然,身着一身紫袍的长孙无忌双手执着象牙笏走出朝班,躬身垂立地站在朝堂中央,恭声喊道:陛下,臣有事启奏

象牙笏,即朝笏,约两尺六寸,三品以上大员方有资格配备,主要是用来上朝前记录事情,以免君臣奏对时臣子忘了词儿。通常为玉制,也有象牙制。

李二陛下伸手揉了揉额头,卷袍挥手道:奏来

长孙无忌象征性地看了眼手中的象牙笏,然后高声喊道:皇上,继原礼部尚书李纲大人致仕乞骸骨也有些日子了,礼部尚书一职至今空悬着。正所谓蛇无头不行,为了礼部四司能够正常运行,为大唐帝国与陛下尽忠分忧,臣请求皇上今日能够将这新任礼部尚书的人选定夺下来。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