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都市言情 >致富从1978开始 > 385 关于申城的户口

385 关于申城的户口(第2 / 3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他听说过学校老师住房紧张,但没想到紧张到如此地步。

住筒子楼.....这可是堂堂副教授啊。

“行,没问题,这11名老师住房问题我一并解决,按照跟倪院士他们同样的待遇。”卫向东立刻拍板答应。

“谢谢,谢谢。”

王校长很是高兴,这可帮自己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

“你请说。”

“我听倪院士说你们公司要给来申城工作的研发人员购买商品房解决他们的住所问题,能不能给我们学校的11名教授也一并解决住房问题?”

王校长的话让卫向东有点惊讶,难道这些教授们自己没房子住?

当初公司商量给员工们买房,主要是解决倪光南这些从外地的来的员工,复华大学本身的十一名老师是没有考虑的。

听了卫向东的疑惑,王校长的脸色变得有些尴尬,才说出实情。

时间到了六月中旬,卫向东这段时间的工作重心是为公司招聘优秀人才,现在他的目光盯着国内各高校应届毕业生身上。

从1989开始,国家颁布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其中确定了高等学校毕业生分配制度改革的目标: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指导下,逐步实行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这标志着毕业生分配逐步由计划分配制度朝着社会选择就业制度方向前进。

到了今年(1994年),国家又颁布的《关于进一步改革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试点意见》中明确提出,从招生开始,通过建立收费制度,改变学生上大学由国家包下来,毕业时国家包安排职业的做法,逐步建立起“学生上学自己缴纳部分培养费用,毕业后多数人自主择业”的机制。大学生毕业后不包分配逐渐开始成为主流。

原来是学校住房太紧张了。

许多教授已经四五十岁,还一大家子挤在不到六十平米的房子里。

“就拿周教授来说吧,是我们学校的骨干,去年评上副教授,现在一家三口还住在筒子楼里。”

所谓筒子楼又被成为赫鲁晓夫楼,在一层走廊上有好几个单间,卫生间和厨房几家人公用。

听了王校长的话,卫向东大吃一惊。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