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玄幻奇幻 >三国骁雄韩遂 > 第三百八十九章、大桑田圈织布帛,玉石籽料兑青盐

第三百八十九章、大桑田圈织布帛,玉石籽料兑青盐(第2 / 10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下年联军征调摊派费和税赋六十万石粟米,免征,抵消部分韩家给联军的垫付。

常年支付:

给雍州刺史府下年开销的二千斤西域金币;

给韦端的凉州牧府每年一千斤西域金币做经费补贴;

一斤金可兑五十石粟米,麦、豆价约为粟米价的四成。

补充酒泉郡、张掖郡、张掖属国、张掖居延属国、武威郡五郡国,以及张横,杨秋、马玩、梁兴、成宜、侯成、程银、李堪八部的财力,共计支付出四万三千三百三十四斤西域金币、七十八万石粟米。马腾部自给。

平准官用七十八万石粟米在凉州兑换成一百九十五万石麦交付给八部和五郡国,以平抑粟米价。

铁矿石储有量七千一百四十万斤,雍县铁矿石矿已关闭十六年。制箭弩头消耗十二万斤,分得李傕、郭汜的生铁四十九万斤,生铁储有余量为一千二百二十七万斤。由于生铁充足,新地冶铁已中止十七年。下年恢复冶铁。

拨七十斤西域金币保养已制的十年装备。

这九万石豆是用本年的三万六千石粟米到雍州兑换得来的。

韩家本年初,正式接管金城郡各家望族放弃的新地良田。

除早已接手的边家十三万五千亩、成家四万亩、张家二万亩、樊家四万亩外,新接手赵家、成公家、田家、阳家、蒋家、阎家各四万亩;江家、池家、马家、淳于家、窦家、毛家各二万亩。共计三十六万亩。韩家全部种粟米。

麴家和郭家财力雄厚,在新地的良田不赠送给韩家,而是用来换取韩家在临羌县的良田。韩家在临羌县原有二十七万亩粟米良田,与麴家交换二十万亩;与郭家交换二万亩,还剩下五万亩粟米地。

新地原有粟米地中包含允吾原成家的一万亩,本年初移交给允吾韩家自种自收。

私塾苑预支二千斤西域金币。随着西镇向三辅大举移民,私塾苑一大半已迁往长安。

按四十钱一亩,新地良田增肥和水利设施维护钱,拨付四千二百七十七斤西域金币。

拨付一百零六位引弓门客的年薪二百八十三斤西域金币,对于已外派的门客,韩家代为保管。

引弓门客不属兵卒,等同军官,需用部分年薪自购衣物和口粮。

从本年开始,韩家大幅压低人均杂支费,重新制定人均杂支费为每二十人一斤西域金币,新地按一万五千人的规模,共预拨杂支费七百五十斤西域金币,包括陈仓的杂支,不再包括高陵和长安的杂支,由高陵供给高陵和长安的杂支。

经此番调整,韩家新地粟米田从一百二十三万五千八百七十五亩粟米变为一百八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五亩,仍由烧当羌劳力耕种。

包括西镇城中的良田,剩余十五万九千九百二十五亩桑、麻、葛、菜、豆、瓜果、葡萄地由西镇劳力耕种。劳力不得少于三千二百人。

收获五百四十一万七千六百二十五石粟米。

削减劳力费,支付烧当羌劳力的劳力费一百八十万五千八百七十五石粟米。每人耕种五十亩,劳力费每人按五十石粟米计,即种一亩得一石。实际三成粟米被烧当羌部落豪右拿走。

留足下年自用粮二十三万二千八百八十四石粟米。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