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抗日烽火之烽火燎原 > 第二十三章 牛刀小试

第二十三章 牛刀小试(第1 / 2页)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突然,正在聚精会神的射击的邓玉柱发现自己的身体开始旋转了起来,仔细一看原来是炮塔开始被下面的郑可给转动了。正要叫骂的时候,突然身体一震,整个坦克往前面这么一窜,就开了出去,在目瞪口呆的鬼子们的注视之中,开进了冲到不足五十米的日军坦克兵的面前这么一个转向,将坦克的屁股对准了前方,然后又是慢腾腾的调起头来。一边钻进其他坦克的那些个船员也发现这坦克的操作其实比开船难不了多少,只是稍微这么有点区别,两条操纵杆和两个踏板这么一试,居然大多数都给开动了。不过这行进路线可是确实不敢恭维,一些坦克干脆就撞在了一起,好在距离近,冲击力小,倒是没有把这些个坦克给撞坏了。

※※※※

老潘电报里面的口气大包大揽,实际上战场上的局势确实是不容乐观,部队攻坚经验的缺乏,决定了必须付出血的代价才能弥补。像老潘这样一时兴起没有长期准备,锻炼部队就开始进攻敌人的坚城,在其他的部队那是万万不能想像的。但是就像老潘后来总结的一样这个运气确实是一等一的好。

※※※※

九七式“奇哈”中型坦克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装备的最成功的一种坦克,日本定名为“九七式中战车”。九七是日本天皇纪年2597年(公元1937年)的后两位数字,“奇哈”是日本假名的汉语音译。该坦克由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于1937年制成,1938年开始装备,一直服役到1945年,共装备1500多辆。其中三菱重工业公司生产了1224辆,日立的龟有工厂和相模工厂生产了300多辆。

97式中型坦克战斗全重15.3吨,乘员4人,车长和炮手位于炮塔内,驾驶员位于车体前部的右侧,机枪手位于驾驶员的左侧,炮塔位于车体纵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装有扶手栏杆,以便检阅及步兵搭乘,兼作无线电天线。主要武器为一门97式57毫米短身管火炮,可发射榴弹和穿甲弹,携弹量120发(榴弹80发、穿甲弹40发),其穿甲弹可以在1200米距离上击穿50毫米厚的钢质装甲。辅助武器为2挺97式7.7毫米机枪,携弹量4035发,其中1挺为前置机枪,另1挺装在炮塔后部偏右的位置。

第二十三章 牛刀小试

战斗打响,继续进行无线电静默就完全没有必要了。设置在机场一集团炮兵阵地后方的攻城总指挥部里面的五部电台马上全力开始工作,王继威的电台调到了第一战区的联络频道之后,第一时间就收到了第一战区焦急的呼叫信号。

“速报方位,战况,另查明运城左近为何部活动?”电文字数不多,但是焦急之情跃然纸上,更可以看出运城这边一打响,确实给中条山方向的日军来了一个釜底抽薪

和老潘两人相视一笑之后,拿出早就拟好的电文递给了机要参谋,发出去,发到第一战区。另外这封电报用另一部电台同时发到晋察冀军区和八路军总部。

其实老潘发到第一战区还有晋察冀军区和总部的电文全是一样,内容也十分简单:“为配合山区反扫荡,打掉日军咄咄逼人的势头,我部拟攻击运城!” 这就是文字游戏了,反正我也没说什么山区啊?是太行山区还是中条山区就要见仁见智了,这样做的目的无非是狡猾狡猾的老潘,考虑到将来有人要追究自己擅自行动的责任的时候,先有个说法罢了。我不是先给你们汇报过了吗?只不过战场形势瞬息万变,我没有等到上级的批复罢了。

动力装置为1台功率为125千瓦的12缸风冷些油机,位于车体后部;车辆最大速度38公里/小时,车体和炮塔均为钢质装甲,采用柳接结构,最大厚度25毫米。车长5.516米、宽2.33米、高2.23米。

※※※※

这些个被邓玉柱等人缴获的坦克就是九七式中型坦克,虽然在后世的眼光看来,这不过是一款轻型坦克,可以说得上是一个小型薄铁皮棺材。但是在缺少重武器的中国战场上,那就是绞肉机一般的存在,这批坦克也是关东军司令部遵照中国派遣军总部的命令特意调到山西来的一批新锐装甲力量,和邓玉柱原来在定县打过交道的九五式轻型坦克那是有着截然不同的区别的。

射界本来不甚好的坦克不能完全封锁日军的冲击,郑可钻进坦克里面已经足足捣鼓了五分钟以上,坦克要说没有动静倒也不是,毕竟已经轰隆隆的发动了起来,但是就是没法动弹。

一些个船员也有样学样的钻进了坦克,一方面铁皮盒子里面比较安全,另一方面也打着试探一下能不能操作好坦克的幌子。

可是老潘没有想到的是,晋察冀军区的电报倒是没有等到,八路军总部的电文倒是十分迅速的到了:“你部攻击运城力量不足,需暂缓,黄克cheng部第五纵队现已运动到你部附近,望联系该部做佯攻吸引日军注意力即可!”

黄克cheng的第五纵队?

那不是到华中去后来编成新四军第三师的那支部队吗?这位黄司令员可是一个了不得的人物啊!要是真的开始和总部就汇报过了,得到黄部的支援之后对运城进行攻击,那就更有胜算了,不过现在部队已经展开,架势都已经拉起来了,前方已经接上火了,蔡京华还在敌人的肚子里面闹腾,难道还要拉稀跑人?这可不是老潘的作风。

沉吟了不到一秒的老潘转而面对着机要参谋说道:“回电总部接敌部队已经打响,现在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倒是这第一战区的回电那就热情得多了:“贵部行动果决,出奇兵于敌不料,果断围魏救赵,缓解我中条山正面压力,一旦中条山前线守军有撤退回援之表现,我正面部队将尾随追击,不给日军围堵你部之机!第一战区,卫立huang。”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