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笔趣阁
会员书架
首页 >历史军事 >民国第一军阀 > 第010章:达成协议

第010章:达成协议(第3 / 4页)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
推荐小说:

压制了他们的工业,扩大了自身的工业规模,中国的战争潜力就比白种人世界更强大。

另外,战争再打上一年,这是什么概念?

此时中国的生产力普及速度越来越快,建设速度是不断的往上翻,中国建设一年,而欧美打上一年,这是多大的差距?

多打一年是一年,只要能延长西方人的战争,那些表面上的利益都是蝇头小利而已。

等于说中国多出了一年时间来准备战后对市场的占领。西方人多打一年就是多消耗一年,中国建设一年,而且是用先进生产力进行建设,差距就会迅速拉开。

同时以贷款的模式,向协约国出售价值15亿英镑的物资,其中以粮食、生活物资,汽车及飞机为主,钢铁方面的物资不多,中国现在缺的就是钢铁。当然,还有大量的白磷弹供应。

另外,尼古拉二世存在英国的2000吨黄金也顺便要了回来。

……

当江渝拿到两份秘密协议时,顿时哈哈哈大笑三声。

“太爽了,没参战就拿到了比参战还要大的利益,有了这个协议,欧洲人起码还得打上一年。”江渝大笑道。

另外作为降低贷款数额的条件,罗斯柴尔德财团承诺,将送往中国的科研人员数量增加到六千人。工程师还是五千。技工则降低为五万人。

罗斯柴尔德财团在这方面绝对有庞大能量,欧洲那么多的国家,科研人员多得很。这个时代科研还未引大规模引入国家层面,大部分科研人员还是掌握在财团手中的,或者是不属于任何机构的‘个体户’研究者。

……

而在与协约国的谈判方面,中国如愿以偿的与协约国达成了获取阿拉伯半岛北部的伊拉克、叙利亚地区,以及西南非纳米比亚的协议,当然明面上则是购买。但实际上却是白送。

在贸易关税方面,中国也如愿以偿。美国为了欧洲的债务,以及战争能捞取到战利品,并在战后不被同盟国阵营包围,同意开放汽车、飞机、电器方面的市场,也就是降低关税,英法两国则没有就这个问题纠缠。

在江渝眼中,利益这东西,并不是单纯的财团利益。

或许他不是一个合格的寡头财团掌控者,因为他在看待利益这个观念时,往往是与战争相结合的。

但这往往也最符合财团的利益。

有什么是比从**上消灭敌人资本更有效率的方式?

首先这个开放殖民地市场,以及汽车、飞机、电器市场,在战后就能对白种人世界的工业形成压制效果。

英法两国纠缠的是殖民地关税,殖民地关税则是主要对应那些轻工业产品,最后英法两国将殖民地关税降到了很低的程度,普遍不到5%的关税,最低只有1%。

如果是与德国分赃,显然不可能获得这样的利益。

德国人在工业上是很擅长的,同时搞关税保护主义也是很顺溜的。协约国的竞争力完全比不上德国,这也是为什么江渝不想让德国获胜的原因。

另外在运输方面,协约国也正式确定使用中国标准的集装箱规格。

而中国则承诺,不再支持同盟国的无限制潜艇战,同时不再增加向同盟国的援助,并提供任何先进的军事技术,同时中国的远洋商船,可以帮助协约国运输一些物资,但是不承担北大西洋的运输任务,只承担其他大洋的运输任务。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
上一页 章节目录 加入书签 下一页